“安徽基层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公立医院改革再为全国提供借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如是说。
根据新出台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安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关财政投入、价格政策、药品招标配送等配套文件也将于近日陆续出台。安徽省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制定的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安徽省将在县级公立医院中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行人事分配制度、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改革的时间表是:国家确定的21个县(市、区)公立医院改革将在10月先行试点,到今年年底改革将在74个县(市、区)全面推开。
取消药品加成凸显公益性
公益性是此次安徽公立医院改革的分水岭,坚持公益性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调整服务收费和增加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取消药品加成后增加的政府投入以什么方式投入?安徽将如何做到?
对此,安徽省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在管理体制上,安徽将建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医管会作为决策机构,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相对独立的医管办,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县级医院执行医管会的决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人事管理、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聘任、收入分配、预算执行等管理权。
在补偿机制上,县级医院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通过收取诊察费和增加政府投入予以补偿,其中诊察费约占补偿额的75%,按一定比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政府增加的投入由省级财政按照医院的诊疗人次予以补助;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同时合理调整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等价格。
在药品招标采购方面,统一制定县级医院药品目录,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至于管办分开的初衷,张宝顺表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县级医院领导职责,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根据改革方案,医管会作为县级医院管理的决策机构,决定县级医院发展规划、院长选聘与薪酬制度等重大事项,医管会主任由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医管办”则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监督县级医院运行,制定考核方案对县级医院实施绩效考核。
在此框架下,县级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强化经营管理责任,重大决策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医院执行医管会的决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人事管理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副职推荐权、中层干部聘任权、收入分配权等多种自主经营管理权。
坚持公益性还须强化管理和监管
按《意见》规定,医院床位和人员编制也将进行动态调整,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按照“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办法,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推进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
“坚持公益性,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期‘铁饭碗’、‘大锅饭’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医保既是公立医院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补偿渠道,又可以对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要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过快上涨。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不能以牺牲医疗服务质量为代价。由于控制费用而造成医院推诿病人、服务质量下降,是不符合改革初衷的。因此,在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监管,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不下降,还要不断提高。”孙志刚说。
孙志刚说,县级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也是联接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要针对县域的实际,制订好县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合理诊疗模式。“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重点,对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