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医药行业进入国采时间。2025年,预计药品将不少于两批国采,其中第十一批国采有望4月份发布招标文件。叠加地方集采、器械耗材集采,2025年是集采大年。在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明确,“2025年,医保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包括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同时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1月14日,安徽医保局在其2025年工作会议上明确“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01国采政策制定:价格是牛鼻子最高有效申报价是国采的牛鼻子。国采的威力,主要在于通过以量换价促进价格回落。展望第十一批国采,厂家最关注的是我家产品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是多少?预计平均降幅是多少?我的报价会有毛利空间吗?这些问题都和价格有关。其中,最高有效申报价非常关键,是第十一批集采能否达到各方满意的牛鼻子,希望被第十一批国采选中的产品都能有一个合适的最高有效申报价。50%降幅对于企业报价非常重要。国采报价文件越来越长,第十批增加到了34页。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报价。而报价其实就是在“申报信息一览表”上填写价格,现场开标、唱标时展示的也是这张纸,简单高效。如何确定报价呢?从笔者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是锚定最高有效申报价的降幅,再统筹一下“1.8倍”和“不高于0.10元”。此外,入围企业数量适度放宽,调高单位可比价价格上限,增加同组最低价淘汰机制,放宽熔断机制也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报价。规范B证企业参与依然是政策优化完善的着力点。大约是从2022年第七批国采开始,联采办开始关注到B证企业参与报价的不规范行为。之后每批国采,规范B证参与报价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直至第十批国采,大量B证企业颗粒无收,“赔本的买卖赚吆喝”。个人预计从第十二批开始,B证企业参与度会开始逐步下降。预计第十一批国采依然有大量B证公司参与,这主要是和前期积压的批文过多有关。因此,规范B证公司的参与将成为本次政策优化完善的重点。02厂家报价策略:成本顺加法最稳妥所谓成本顺加法就是测算报价产品本公司的生产成本,顺加自己想要的毛利报价。这个报价法无法取得高的中标价,但是能保证不亏本,以及基本保证不落标。实际的报价,厂家还需要参考很多其它因素,比如入围厂家。按照截至目前的文件要求,在正式报价前5天拿到批件都可以参与,这给厂家指定报价策略带来了不确定性。根据笔者多年观察,超过一半的厂家最终报价,是在报价前一天才填写的。03现场开标:厂家人员参与级别越来越低2018年第一批“4+7”国采,虽然撞上了广州药交会,但是去现场报价的有不少药企董事长,有的企业总经理级别都不敢参与。销售部、市场部、准入部的老总甚至借口药交会主动避嫌,其实也是避开报价压力。2024年第十批国采,基本上是市场准入的工作人员去现场。本人还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便是副总带队去上海,报价现场却看不到副总身影。04落地执行:赚钱是王道第十批国采落地执行的时候,不亏本销售是摆在很多中标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年后一直在联系部分中标企业谈合作,从一线反馈的情况来看,销售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对于B证企业而言,不像A证公司产品结构丰富,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从极端情况来看,不排除个别B证中标的企业存在供应压力。希望第十一批国采的企业理性报价,中标不是结果,赚钱才是王道。05集采反哺创新药的效果正在显现集采的一大目的是“腾笼换鸟”,通过医保资金支持创新药的生态链发展。从近年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预期正在实现。春节之后,笔者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几家创新药研发公司的老总,都反映节后接待投资机构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经历了3年创新药寒冬之后,资本市场开始再度活跃。经历仿制药因集采导致深度调整的同时,国内创新药,特别是创新生物制剂处于井喷前夜。未来十年,中国的创新药可能会闪现Deepseek时刻,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走在最前沿。文章来源:董泽成赛柏蓝
2025年果然是药品价格治理/形成机制的大年,还有耗材的挂网治理大年。今天,晚一点时间,业内流传重磅价格治理文件《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意见稿全文及重点内容如下:首发价、丙类目录、商保、创新及产业扶持、多部门协调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药品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健全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有效竞争为基础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医保药品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规范非医保药品自主定价,大力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发展,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更好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多元支付功能,推进药品价格秩序治理,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保障人民群众获得质优价宜药品。到2027年,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成熟定型,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治理创新、维护秩序,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提升药品价格治理能力,综合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降低部分药品虚高价格,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一)设立创新药产业投资基金(二)优化新上市药品首发挂网服务和价格机制做好首发挂网服务,支持创新药加快进入临床。鼓励引导改良进步药品价格体现与临床获益相称的价值;规范引导其他新上市药品和仿制药参考同通用名药品、同作用机制、同功能主治药品价格自主合理定价。医药企业根据真实世界临床使用实效,可适当调整首发价格。(三)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格局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公益慈善等功能作用,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四)建立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结合医保目录年度调整,医保部门、商业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共同制定丙类目录,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创新药纳入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丙类目录)。(五)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医药企业按不高于支付标准的协议价格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向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的市场价格可不受支付标准约束。对谈判准入的药品,同通用名不同厂牌药品上市后,推动以仿制药价格为基础确定支付标准。(六)建立药品临床价值和经济性评估制度三、增进市场公平竞争,引导药品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七)健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形成价格机制重点聚焦竞争充分、过专利期或上市多年的药品,发挥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发现功能。优化符合各类药品特点的集采规则,统一规范续约规则。对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医保品种,推动以中选价为基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维护好集中带量采购秩序,坚决打击围标、串标等行为。(八)完善挂网药品价格协同机制统一完善挂网规则,推动参比制剂、仿制药体现合理价格梯度,促进同通用名不同厂家药品价格相对均衡。对同通用名不同厂牌价格明显偏高的药品,进行价格风险提示。探索建立挂网药品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反映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化。(九)协同促进药品保供稳价推进药品原辅料价格信息共享,引导原辅料企业直接供应制剂企业。着力解决中药材价格炒作问题。防范关键性药用辅料、药用包材无序涨价。严厉惩处故意实施药品和原辅料领域以缺逼涨、垄断涨价等行为,从严惩处故意制造短缺的经营者,依法打击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变相提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十)提升药品价格治理能力用好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推进实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实施药品价格智能监测,多渠道主动发现问题。推进药品追溯码在药品流通全链条应用。建立健全常态化药品价格风险处置机制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评级处置穿透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四、鼓励经营主体参与价格形成,发挥全渠道药品价格发现功能(十一)发挥医疗机构促进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专业作用对中药配方颗粒落实零差率政策。定点社会医疗机构在医药采购平台上采购所需医保药品,并按不高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水平向患者收费。(十二)提升零售药店药品价格规范性经济性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制定,由市场竞争形成。推行定点药店医保药品公开比价,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定点药店积极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优先采购集采中选产品,并以适宜的价格销售,提高集采中选产品可及性和覆盖面。(十三)用好网络药店价格发现功能五、加强部门贯通协同,强化组织保障医保--价格,卫健--产业、配备,工信--结构,商务--进出口。审计--全链条监督,市监--价格、垄断,金融--商保、创新,药监--质量。多部门协调推进。内容多,举措多,影响比较深远。尤其是,首次出现、描述的一些政策。值得药企重点关注!!!文章来源:杰出代表风云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