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老百姓看病,总希望去家大医院,找一个有名的好医生,但是往往大医院、好医生就那么多,免不了要跑远路、排长队。那么,如果让医生流动起来,多去几个地方看病,这样是不是一方面能让患者少跑路,一方面又能让医生增加收入?这岂不是“皆大欢喜”?
经过一年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国家医师多点执业文件终于出台。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希望能够推进医师合理流动、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要求。《意见》明确了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条件,“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 同时还规定,“医师多点执业此前实行的是审批制,而备案管理只需要登记,不再需要批准。”这意味着医生将从公立医院中进一步获得“解放”。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从2009年开始,全国多座城市都开展了医生多点执业的试点工作。但在很多城市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申请率并不高。目前,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配套的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麻醉人员等,即便有好医生要去,也无法真正“下得去”。
我们认为,“多点执业”政策有助于化解医生“走穴”引起的一些风险,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多点执业要落地,政策配套是难题。
对于已经开始执行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业内仍然有不同看法。比如,去年的征求意见稿中曾特别强调,担任临床、医技和行政科室主要负责人及以上领导职务的医师,原则上不能多点执业,但在正式发布的意见中,这条规定改为:在公立医院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除了对口支援、支援基层、或在建立医疗集团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一般不能从事其他形式的多点执业。
在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看来,这条规定做出这样的调整,对多点执业、医院管理而言都不是好事。
庄一强:比如你是临床科室的主任,你是一个院长,你还搞多点这本身就不对,该怎么办,我是觉得应该是每一个工作岗位,医院规定有一些岗位由全职的员工来担任,有些岗位是可以由兼职的员工来担任,把这些定好了,那么是只开放那些可以兼职的,那么你想多点也可以,那么你就辞掉这个职务。
《意见》提出,要坚持放管结合,明确相关各方权利义务,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有序、规范开展。庄一强分析认为,意见的下发确实会规范医疗资源的流动,让医生从之前“羞羞答答”悄悄“走穴”变成正大光明地“多点执业”。
庄一强:因为以前是走穴,走穴是不规范的,比如说第一医生还是利用它的假期,是周末医生,他们长期这样也会过于疲惫,多点职业以后相对就比较规范。第二点如果你出现一些医疗事故,一些责任,也明确到位,但你偷偷走穴以后出现了事故比较麻烦,我觉得这个对医生对医院、对患者也是一个保护。第三走穴去到哪,请你你就去,但是你所去的像那个基层医院,它具不具备你所去做的这个医疗技术相关的资质,你是一个人去开刀还是你是一个团队去开刀,这些问题在多点问题的情况相对好解决一些。
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认为,《意见》会让一小部分专家选择“多点执业”,同时也会让一些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但无论是专家还是患者,受益的人群数量不会太大。因为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紧缺,不少医生一天要看几百个号,根本没有时间“多点执业”,更重要的是很多医生会顾虑风险。
医生:我的这个条件比你所从事大的医院和中科院、和专科院条件要差,我们到底下执业的话,风险要大一些。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大夫说,尽管自己资历也够,时间也有,但是考虑到妇产科的特殊性,她觉得无法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所以还是不愿意选择“多点执业”:
医生:产科这个连续性,你现在执业一下顶多的看看病例和会诊、会诊,每周几看这个,它不是一个连贯性,不像一个疾病,一个疾病可以看病人,当然说这种多点执业都是手术科室多。
《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让好医生真正“下得去”,配套措施应该如何完善?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您认为医生“多点执业”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这一次颁布的《意见》是否解决了这些难点?
刘国恩:医生多点执业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障碍特别的多,归结起来有两大类。一类叫做准入的障碍,一类是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这个待遇的落差障碍。前者准入的问题,这一次的意见确实比过去有很大一个进步。比如说它作出了这个相关规定,是鼓励和支持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更光明正大更顺利获得多点执业的资格。与此同时还鼓励有些地方可以部队这些医生做一些明文规定的限制,不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中级职称以上医生的要求就可以执业。但是我自己觉得在中国的话,其实我们有一条是对全国的医生进行比较合理的管理,就是医生执业的资格。如果说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已经获得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的资格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要求他达到中级职称以上,才能够去进行多点执业,所以我觉得这个规定本身也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的地方。第二一是它还要求在大多数地方医生多点执业还要得到主管院长的同意。
经济之声:轻易不会同意这个事。
刘国恩:所以这个意见本身就是和好多地方出台意见,包括北京的意见比起来,还是过度保守了一些,过度的谨慎了一些,所以我觉得以后开放的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
经济之声:应该更加开放、更加降低这些障碍。这次《意见》中很多规定,使得医生多点执业有法可依,进入阳光地带。医生多点执业真正落地后,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刘国恩: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200多万医生,目前根据它们的优质程度,它主要集中在大型高端的医院里面。所以在中国大医院里面,有一个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同的非正常现象,大医院除了看的急诊,住院外还有大量的普通门诊也在我们大医院。这个时候大医院接待常规的门诊病人就注定要变成现在人满为患所谓暂时状态局面。如果我们让医院里面平常主要进行门诊服务的大量的医生,甚至包括中级以下的医生,能够选择社会平台,在我们老百姓居家的小区附近开设它们的诊所的话,那医生多点执业就可以通过走出医院到基层,到社区诊所使得所有的百姓至少在看门诊的服务商会受益匪浅,同时又减少了我们大医院看病拥挤局面。
来源:经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