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基药目录调整之后,与之相应的目录管理细则亦随之出台。
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近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以及工信部等9部委专门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卫药政发〔2009〕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目录管理办法》)。
《目录管理办法》显示,下列药品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基药制度将有大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此次管理办法修订,对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监察部,增设了总后勤部卫生部,也对相关单位名称和部分文字等进行了修改。
对于增设总后勤部卫生部,有分析认为,军队医院也要和卫计委管理下的公立医院一样,开始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这意味着基本药物制度将会有大推进。如果深入推进,那么未来部队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市场规模亦不容小觑。
国家卫计委透露,2014年下半年,曾组织专家对多省市开展了基本药物目录实施评估调研。各地普遍反映的情况是,经过5年多的实践,暂行的《目录管理办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国家卫计委下一步的思路是,该项文件应当成为长效的制度安排,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基于此,国家卫计委征求了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意见,结合2013年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职能调整和转变,对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除对相关单位名称和部分文字等进行修改外,文件的框架和基本内容未作改变。
国家卫计委方面认为,暂行《目录管理办法》的修订,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药物遴选机制。目录的结构趋于完整、剂型规格得到优化、并兼顾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与常见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保障做到了很好衔接。
各地基药增补暗潮涌动
国家卫计委人士对记者透露,曾考虑一定程度限制地方基药增补的数量,但还没有确定比例。目前,各地增补药品数量总体偏多,应确保纳入增补范围的品种(剂型、规格)既要符合遴选原则和要求,也要具有地方防治特色,保持数量和结构合理,注重选择特殊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适宜剂型规格等。
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曾收紧地方增补基药的权限,要求各地应完善增补工作程序,坚持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不将增补权限下放到市县及以下。
国家卫计委还要求,各地对基层药品增补开展“回头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各地自行增补的药品品种,都将受到严格控制。“坚持增补药品与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功能定位相适应,划清基本与非基本,厘清基本药物与增补药品的区别。”
2014年,国家卫计委曾下发一份关于基药使用管理工作的征求意见稿,强调要规范基药增补品种的使用。仅为增补品种在基层医药市场留下不足三成空间。即便如此,也未能抑制住地方增补基药的热情。
“出现这种博弈(现象)的原因是中央与地方考虑的并不一致,中央强调性价比,地方追求双赢。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中央应出具基药备选清单,即使地方需要增补基药,也需要在备选清单里选择,不能只顾自家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长期以来,各地基药增补暗潮涌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地方政府出于保护本地药企的冲动,另一方面是药企也能贡献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政企之间的共利可能会间接地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由于地方基药增补动作大,为遏制增补的冲动,在考虑对各省市基药增补使用情况做测算,收紧地方基药增补是有必要的。”许玲妮认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附件: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卫药政发〔2015〕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商务厅(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
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卫药政发〔2009〕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药政管理”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中医药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5年2月13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第二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
第三条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框架,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国家基本药物遴选调整工作。委员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成。办公室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应当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剂型)和数量。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应当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第五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原卫生部公布药品标准的品种。除急救、抢救用药外,独家生产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应当经过单独论证。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称和英文国际非专利药名中表达的化学成分的部分,剂型单列;中成药采用药品通用名称。
第六条 下列药品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一)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二)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
(三)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四)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
(五)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
(六)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七条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确定的原则,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专家库,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专家库主要由医学、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品监管、药品生产供应管理、医疗保险管理、卫生管理和价格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国家基本药物的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八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工作方案和具体的遴选原则,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后组织实施。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程序:
(一)从国家基本药物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成立目录咨询专家组和目录评审专家组,咨询专家不参加目录评审工作,评审专家不参加目录制订的咨询工作;
(二)咨询专家组根据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对纳入遴选范围的药品进行技术评价,提出遴选意见,形成备选目录;
(三)评审专家组对备选目录进行审核投票,形成目录初稿;
(四)将目录初稿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
(五)送审稿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后,授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第九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同意,可适时组织调整。调整的品种和数量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
(二)我国疾病谱变化;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
(四)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
(五)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六)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种,应当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一)药品标准被取消的;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
(四)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
(五)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认为应当调出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应当遵循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的规定,并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属于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品种,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调出目录。
第十二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开、透明。建立健全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和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目录。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 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鼓励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