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抗疫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但在日前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中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2020)暨第二届中药品牌建设大会上,专家分享的信息则让医药行业感到些许欣慰。
医药行业主营收入实现正增长
“医药工业在2020年展现出了突出的应急保障能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在药品、诊断试剂、防疫物资的生产方面都较好地满足了疫情防控需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为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副处长杨柳说。
不仅如此,2020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还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有效控制后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主营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利润增速则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数据,2020年1~9月,按照调整口径,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19592.30亿元,增速为4.07%,好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但较上年同期下降 4.3个百分点;医疗器械行业更多受益于疫情防控,剔除医疗器械等行业,药品相关子行业合计增速为-2.23%,仍为负增长。2020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41.93亿元,同比增长14.85%,好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2.4%),较上年同期增长4.07个百分点;剔除医疗器械行业,药品相关子行业合计增速为0.08 %,刚刚实现正增长。
“出口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介绍,我国医药出口自去年二季度开始回升,1~9月份出口交货值达到2191.5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增36.99%。国际需求增长和供应替代,是拉动我国医药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具体到产品主要是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两大类别作出了很大贡献。
新药研发、上市保持较快节奏
“新药研发整体申报的数量和研发热度也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王学恭说。首先,创新药的申报数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其次,获批上市的国产新药创历史新高。“目前我们的医疗机构中运转着大量新药临床研究项目。未来几年,中国新药上市将进入密集阶段。”王学恭判断。
他认为,2020年新药领域呈现的一大特点是,生物类似药国产化加速。在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五大重磅单抗药物中,国内阿达木单抗已有4家获批,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各批了2家,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已在欧洲获批上市,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已向国家药监部门申报上市。
“我们的医药创新一方面得益于科技人才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王学恭表示,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非常友好医药行业在一级市场、科创版、港股都成为明星行业,股市上千亿市值的医药企业已经有十多家。
各项政策向中药行业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获批的国产新药中,有三个中药新药,分别为五和博澳的桑枝总生物碱片、江苏康缘的筋骨止痛凝胶和以岭药业的连花清咳片,虽然仍逊色于化药新药数量,与行业的期望值也有很大差距,但却是近几年产出中药新药比较多的一年,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成长周期的开始?
2020年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率先取得战略成果,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但中医药人也深切感受到,中药产业面临持续深入的政策变革,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以及价格、药材等诸多压力和挑战。
如何激发中药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正在积极向中药行业倾斜。
杨柳介绍,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信部前期通过相关专项,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成药先进制造体系建设,以提高中药生产智能制造水平,加强中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在推动中药品牌建设方面,工信部将继续落实好《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保护和传承中药传统品牌,培育中国制造品牌,大力发展优质中药。
2020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这是在新的顶层设计下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遵循四个指导思想:一是尊重中药研发规律,突出中药特色;二是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中药创新研制;三是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促进中药传承发展;四是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中药二次开发。”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王海南表示。
王海南强调,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要放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制度等对于中药审评审批以及整个中药业态的影响都将极其深远。“临床专家和企业不要再在原有的惯性思维之下考虑中药研发,以免错失一些良机。”
中药的临床价值,无疑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指出,临床价值导向应该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一个核心方向。一个中药大品种,一定要有清晰的临床定位,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很扎实的基础研究,有很好的全过程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性好。“我们要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实际上就是十六个字:品质保障、证据充分、价值导向、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