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品种带量采购,官宣开始
近日,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消息,2021年,重庆将深化落实药品耗材集中招采改革,做好各项相关重点工作,探索非过评化药、生物药集中带量采购。
其中,重庆明确:
做好国家第三、四轮药品和冠脉支架集采结果落地工作;
加快未中选药品耗材与中选品种的采购支付价格协同;
探索针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费用排名前500位的药品品种,规范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探索非过评化药、生物药集中带量采购;
加快四省市医用耗材及五省市药品联合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落地实施政策配套工作;
落实药品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探索完善重庆市医用耗材交易采购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及配送企业采购工作;
大力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分类采购和线上采购,加大区域间省级联盟采购,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正如上文所言,重庆市也确定开始了针对费用排名前500个品种的带量采购。
除此之外,2020年9月,我们也从权威人士方面确认,广东将启动500个品种带量采购工作。
按照此前国家集采的相关会议精神,500品种涉及以下重点信息:
1、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覆盖前80%的品种,遴选出500个品种。预计2021年250个,2022年完成500个品种的带量采购;
2、目前19个省已经开展带量采购,未来所有省份要全覆盖。没有开展的地区需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国家层面没有开展的地区,由省组织开展;
3、将覆盖化学药、生物制剂、中成药。国家没有开展带量采购的品种,由各省组织开展。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为13759.4亿元,此次集采覆盖前80%的药品,市场销售额则涉及超过11000亿元,对之后的临床用药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00品种是动态目录?
有研究机构认为:临床应用广泛、销售高的大品种。都要被带量采购;同时在带量采购的品类上,只要是采购金额前80%的品种,化药、生物制剂、中成药都要纳入带量采购。如果符合国家带量采购的标准,那么就由国家组织带量采购,如果不符合国家带量采购的范围,国家带量采购后剩下的品种,各省市可以结合当地情况确定品种及数量。
而从时间上要求,2021年覆盖250个品种,2022年要全部覆盖。500个临床销售前80%的品种都将进行带量采购,体现了国家降价的决心,带量采购成为常态,专利过期药物,会逐渐成为普药,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专利药需要面临医保准入的谈判,如何在有效准入期放大市场是所有药企必须去做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一场会议上了解到,权威专家表示:500个品种实际上是一个统计数据,是动态的,主要都是用药金额比较大、占用医保资金比较多的品种,谁都可以统计出来——是要通过这种统计找出合适的方法来对大品种进行带量采购,降低费用。
对企业来说,如果500品种是动态的,那毋需纠结自己的品种是否在名单内——只要你的产品用药金额大,占用医保资金比较多,就有可能被纳入集采。
但此前的500品种目录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来供企业进行信息梳理和市场决策。
据风云药谈统计,在500品种目录中,有99个品种被国采,160个品种被省带量采购,167个品种为处于无特殊情况未“带量采”或全国集采的产品,34个品种为已过评未带量采购。
也就是说,随着500品种的梳理清晰,已经有一批明确的药品还未能被纳入集采中,其或将进入带量采购的高危名单中。而这167个无特殊情况却未被带量采购的品种,应该会是各省份接下来的优先选择,可能会是第二批,可能会是其他形式,可能会是联盟地区无单省“带量采”的优先选择。
探索生物药带量采购
按照重庆市公布的相关内容,未来将探索生物药集中带量采购。
此前医保局在未来集采方面也点名了生物制品(包括胰岛素)、中成药;符合集采条件的品种数或其金额达到一定水平,即触发启动国家集采,预计每年开展两批。
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由3103亿美元增长至416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2%,从规模占比来看,生物药市占率从2015年的30%增长到2019年的34%,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40%。
而我国生物药发展速度也很快,市场规模占比从2014年的15.6%发展到2019年的27.7%,预计到2023年有望达到39%。
某种程度上,生物药集采箭在弦上,类比仿制药集采前后的市场竞争格局。研究机构在研报中表示:生物药带量采购将改变目前竞争格局,而降价意愿、生产成本、供应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市时间带来的先发优势将不再明显,生物药进入者有望实现洗牌,获得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相对于化药,耗材等是非急迫性,集采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安全性,标准化因素——生物制剂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无法统一的问题,一致性评价显然不适合;但是随着推进统一支付体系,带量是早晚的问题,特别是高附加值生物制剂,或被纳入带量采购的优先级,因为目前这类品种已经过度透支患者以及医保资金。
生物制剂带量采购仍要考虑到采购模式,因此更有可能由地方先进行试点,国家集采再结合地方经验作出调整。
此时重庆市官宣,探索生物药集采,或许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来源:联众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