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必将成为医药行业环境变化的分水岭,虽然行业的发展春天已经遥遥可见,但未来三年这个行业有点冷!熬得过去就能享受到行业变革所带来的滚滚红利,熬不过去就只能死在黎明到来的前一刻。”这是人民大学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东在4月26日于苏州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医药营销新锐论坛上,向与会观众表述的。
徐东之所以发表上述尖锐观点,是因为他觉得中国医药行业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与变革期——2014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2014年重点工作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从而奠定了医药产业的年度发展态势;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两险合一及6月份即将实施的大病再保险,将导致基层医疗保险从住院报销转向门诊报销,进而使得基层医疗市场的药品销售比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并将引发零售市场进入长达8年的严冬期;安徽省对部分医药产品2014年医保报销用量设定大约为上年度60%的上限,这样的规定很可能会引发各地跟进,进而直接改变药企在医院渠道的营销模式……
以上种种热点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改革已经不是改不改、怎么改的问题,而是已经如火如荼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身处其中的医药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样的变化,固步自封,就势必会被时代淘汰。
比如随着医改向纵深发展,药品在医院的地位从收入转变为成本后,以前的高额盈利就会转变为巨大的成本,医生和医院自然就会寻求更为低廉、成本更低的同效药作为替代。如果药企再坚持使用高价高毛利产品铺设医院渠道,就会被医院拒之门外。
再比如大病再保险实施之后,新农合与城市居民保险二合一的新保险由住院报销转为门诊报销后,基层医疗终端的重要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居民们为享受到报销的福利,将蜂拥至基层医疗机构,而冷落零售终端药店。而中国当前的药店医保政策又因为此类保险的结余不足,短期内无法实现这部分居民的报销,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来投票,零售药店也将迎来至少8年的严冬期。作为供货方的药企,如果还是迷信能覆盖区域药店的商业机构,不作出改变的话,势必遭受重创。
还有安徽省对部分医药产品2014年医保报销用量设定大约为上年度60%的上限,引发各地效仿后,以往代表着盈利、保量的医保产品也将遭遇一记重击:年年递减的销售量逼迫着药企再也无法依靠固定的数个区域生存、获利,只能重新进入市场拼杀。
正是由于2014年存在诸如以上的这些转变,医药企业在生存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危机与挑战,徐东才认为2014年必将成为医药行业环境变化分水岭。
(来源:39健康网)